接連下好一陣子的雨,太陽公公終於放懶放夠了。
周日慵懶的下午,接點點與點外婆從苗栗北上,艾倫按耐不住連日的壞天氣都悶在室內,提議在好不容易放晴的周日下午,去南園走走。
艾倫先生之前公司team build去過一次,回來後讚不絕口,一直以來都想再帶我們妻小一起去看看。
當日早上陪點外婆去教會,中午吃了個簡餐後出發。(其實我吃完午餐都很想睡覺啊,所以本人在車上不斷渡孤...)
從苗栗到新埔開車很快,只是要進南園會有一段山路,我們跟隨Garmin導航竟然走到一處"私人住宅,此路不通"
後來是問人繞了一圈才找到,因為路途中的指標都太小了,所以想上去的捧油記得眼睛要睜亮一點注意路標啊!
南園簡介:
「南園」位於新竹縣新埔鎮,是一座幽雅的山中園林,落成於民國七十四年,距今已近二十年,本來僅是聯合報系員工的休假中心,為因應休閒旅遊風潮,今天在取得農委會核發許可證後,正式對外開放,並更名為「南園人文休閒客棧」。「南園」是由著名建築學者漢寶德先生設計、依地形特色構築的一座江南風格之庭園,格局以江南園林為師,但取用傳統中國建築與閩南建築的特色,所搭建出的一座有山、有樓、有水的精緻庭園,舉凡建築設計、庭園佈局、院落配置,建材引用、雕刻裝飾,無不巧妙,值得仔細品味。從形制上看,南園承襲傳統文人庭園的理念,以山、水、石等自然素材,結合人文意義,佈置出層次疊轉、移步換景的空間景緻;在建築風格上,南園的建築揉合了傳統中國、閩南、台灣等地的風格,建造出以木結構為主,紅磚紅瓦、馬背燕尾的各式樓宇,與傳統的江南園庭相比,南園因處山林,不以水景為主,改以樓閣為重心,塑造出一幅仙山樓闊的美景。
「南園」面積共二十七公頃,相當十三個台北縣板橋的「林家花園」,為台灣最大的園林,建築選用珍貴的台灣檜木,所有樑柱以卡榫相接刨鑿鑲嵌而成,裝飾以刻有民間故事或吉祥圖案的樟木木雕,並有按貼金箔勾邊的華麗樑柱,動員上百名手藝精湛木工師父與雕刻藝師齊力完成。為表現閩南建築特色,南園大量使用紅磚紅瓦,舖用於建築物外牆、屋頂和地面,與庭園植栽紅綠相襯,使南園顯現一般江南庭園所沒有的熱鬧與明朗。自宋明以後的傳統中國庭園,走的都是「文人園」的路線,亭台水榭、曲水流觴,均是為文人雅士讀書怡情、展卷抒懷而建構。更重要的,建構南園的一木一石,無不是台灣本地所產,一磚一瓦,莫不用心精緻;在傳統江南灰瓦白牆之外,造出紅瓦紅牆的新型園林,以地方特色開創出中國園林的新篇章,南園無疑是園林建築史上的里程碑。
出處
成人450元/人
桃竹苗居民 400元/人 (須出示證件)
點點一看就是小人,所以不用錢...
門票一張可抵用園內150元伴手禮...
因為是臨時起意跑去的,剛入園也不知道有什麼,以為就是走馬看花
就是運氣好在門口遇到了當日導覽! 當然我們就雖著導覽參觀...
園區的閩式建築、朱紅磚、窗景窄門、亭台流水的江南庭園,完完全全嶄露早年文人的氣息!
其實這園區的歷史,也不過跟我一樣年紀而已(阿赫,透露自己年齡),但是看起來卻歷經風雨
原因是當初在興建時,王惕吾先生覺得化學漆料傷身,因此紅檜木的表面並沒有任何防水防蛀的塗層。
紅檜木是相當耐濕氣候,也相當堅硬的,但台灣的氣候反覆潮濕乾燥,造就了建築表面的滄桑感。
園區內的「三寶」--石頭、木頭、磚頭
南樓為整個園區的重心,樓高三層,似三合院,前方石板地據說是當時正好金門拆房子,將廢棄石料運來做成。
宅邸大門
枝影扶疏
裡面像極了迷宮,俺方向感不好,很難認
兩隔瓶子狀:取平平安安之意!
閩式建築
視野之開闊
牆上掛畫正是王惕吾先生
The One 很知名的茶具組
斜影交疊
肥美的錦鯉
小人,蹦蹦跳跳
古意盎然
山谷間的曲橋靜水